近期,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公布了2023年31个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数据。国务院发布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通知,新增2个法定假日。这些新政策对薪资和福利待遇的影响,你都了解吗?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4)
平均工资是反映民生和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通常的统计口径分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而我们常说的社平工资是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的简称,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职工工资总额除以这一时期内职工人数后所得的平均工资。由于涉及的单位类型众多,通常是结合非私营单位的全面调查数据和私营单位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出。这种方法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单位的情况,使结果更具代表性。
平均工资影响哪些福利待遇?
1.各省社保基数上下限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调整社保缴费基数政策要求:各省应以本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平均工资越高,社保基数的上下限就越高。
2.养老金
在养老金计算公式中,基础养老金部分与退休时上年度社平工资相关。一般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参保人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 ×1%。所以平均工资越高,计算出的基础养老金就越多,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越高。
3.工伤待遇
工伤保险的一些待遇,如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工亡职工丧葬补助金、生活护理费等,通常与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挂钩,以用人单位统筹地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计发基数。
4.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
依据《财政部关于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政策的公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执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按照所在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
5.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封顶基数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
6.其他特殊事宜
例如:上海居转户的市场化评价标准
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及申报月的社保基数不低于上海市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且与个税合理对应。
平均工资与这些福利待遇息息相关,而法定节假日的修改将关乎我们的工资计发标准。
法定假日修改是否影响工资计算?
我们所熟悉的工资计算中的“20.83”和“21.75”分别是月均工作日20.83天和月均计薪天数21.75天。
2025年起法定假日天数修改为13天后,20.83月均工作天数将退出历史舞台,工作日天数变为365天-104天公休日-13天法定假日=248天,月均工作日就变成了:248÷12=20.67天。新增2个法定假日后,月均工作天数由原来的20.83天变成20.67天,全年工作时间变为248×8小时=1984个小时。
综合计算工时制下,如果劳动者的年工作时间是原定的标准2000小时,企业则需对多出来的16小时(2000-1984=16),多支付加班工资:16小时×50%×小时工资。
标准工时制下,21.75是月计薪天数,统计的是带薪天数,即:(365天-104天公休日)÷12个月=21.75天。法定节假日是要计薪的,所以不需要减去,那么虽然法定节假日增加了2天,但不会影响21.75的月计薪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