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压力重重的社会环境下,“躺平”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躺平者”名单八人上榜
近期,某地区一份关于“躺平休闲人员拟定名单”流传网络,300多人中有8人上榜。理由是躺平不干活。此举看似合理,管理者可通过设计复杂且全面的评估表格,从工作纪律、态度、能力、效率、服从工作安排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从而识别企业中的“懒虫”典型,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对员工进行警醒和教育,达成一举两得的效果。
然而,对于“躺平”名单网友观点各异,主要源于“躺平”这一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躺平可以理解为放弃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多的付出,转而寻求内心平静和休闲的状态。但实际上其含义远比这复杂。有些人能力强,分配的工作做完了,看似比较空闲,但这不一定是躺平;有些人整天叫着躺平但其实比谁都卷,这也不一定是躺平。此外,领导分配工作少、想做无事可做的情况,以及领导只看到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的结果,都可能被误解为躺平。
深入剖析职场躺平现象的真实成因,员工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工作氛围压迫下,选择以消极态度应对。又或是面对他人不断晋升,自己却停滞不前,感到挫败进而放弃拼搏。部分上级领导存在“推锅揽功”行为,导致员工对工作产生信任危机。此外,在工作中,晋升机制有时过于侧重选拔具有背景和资源的员工,而非实际贡献者。种种阻碍和形式主义困扰也可能使员工逐渐消磨斗志,丧失积极性,在过度竞争和高压工作环境下,选择放弃追求更高目标。
因此,要应对实质性的“躺平”现象,首先需明确其评判准则,依托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从企业到个人层面均需明确躺平的定义与评判标准,进而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以应对躺平现象。
组织管理面临人效新挑战
面对职业发展停滞不前等现实问题,一些年轻人选择不再过度追求物质和成功,而是寻求内心的平和与生活的舒适。这种价值观的转变,对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国内知名管理学者穆胜曾提出组织能力的黑盒模型,企业就像装有组织能力的黑箱,一边投入资源,一边产出业绩。在人效背后的运作逻辑中,强大的组织能力能使资源投入经过有序的组织后,产生较高的回报。反之,若企业组织能力较弱,即便投入相同的资源,其产出水平也相对较低。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力求找到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运营密码。
员工发展激励:设定明确目标,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了解企业的目标和期望,以及他们在实现这些目标中所扮演的角色;持续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竞争力;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奖励认可员工的贡献,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动力。
团队沟通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困难,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团队合作和协作,促进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和互助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共享知识和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良好的团队氛围也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动力。
在激活人效的各项措施中,企业注重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今元人才作为国内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坚持以技术赋能组织人效管理,推出了SaaS+HRO的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创新,以业务线上化、产品数字化、数据智能化为三位一体,全面满足企业规模化与个性化需求,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共同谱写高效、智能的组织管理新篇章。
人力资源作为核心要素的时代,人是各类资源运作的枢纽,激活人力资源,便实现了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