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谷歌旗下人工智能部门DeepMind为防止员工流向竞争对手,采取了一种“激进”的竞业禁止协议,协议规定部分英国员工在离职后的一年内不得为竞争对手工作,在此期间员工无需工作DeepMind仍会支付他们薪水,相当于长达一年的带薪休假。
竞业禁止协议是用人单位出于保护自身商业秘密和其他保密事项的目的,限制劳动者在就职和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在一定的行业和地域内参与或者开展同业经营活动的协议。劳动者违反限制的,需要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而用人单位则需要因劳动者就业自由的牺牲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
保护商业机密还是限制行业发展?
当下,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猛,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不同模型之间的差距往往是以月为单位来计算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知识的人才便成为稀缺资源,是企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许多初创企业和竞争对手不惜重金挖掘成熟企业的优秀人才。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间,AI行业人才流动率显著高于其他领域,《2025人才趋势报告》也显示行业前20%的顶尖AI人才在跳槽时薪资涨幅可达30%-50%。
DeepMind作为国际顶级AI实验室之一,汇聚了众多行业人才,他们参与过知名大模型的项目研发,掌握前沿技术和经验,对其他竞争对手来说极具吸引力。对于DeepMind而言,若核心人才流失,不仅可能导致技术泄密,使竞争对手得以快速缩小技术差距,还可能打乱自身的研发节奏,影响企业未来的战略布局。
“付钱让员工赋闲一年” 的竞业禁止协议,是DeepMind试图在激烈的人才竞争洪流中筑起的一道堤坝,以此防止关键人才流向竞争对手,来确保自身在AI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
然而对AI领域的从业者来说,一年的带薪休假看似诱人,但长达一年的“技术冻结期”对于正处发展风口的AI行业而言,可能意味着就此错过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脱离行业快速迭代的节奏,甚至会因技术脱节削弱竞争力,错失个人职业发展机会。
此外人才流动是行业知识交流与技术传播的重要渠道,不同企业和团队之间的人才交流能够促进思想碰撞,是保持行业创新的关键动力。当行业从业者被竞业禁止协议束缚时,人才流动受到极大限制,行业创新活力和速度也会随之降低。这种做法还可能引发行业内的不良竞争风气,其他企业可能会纷纷效仿,从而进一步加剧人才市场的紧张局势,阻碍行业的创新发展。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就曾因此类协议限制了员工的自由和市场竞争而禁止了大多数竞业禁止协议,但该规定并不适用于DeepMind位于伦敦的总部。
如何应对此次人才争夺浪潮?
如何在保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时,平衡好与员工权益以及行业发展的关系,是摆在DeepMind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时对于AI行业的其他企业,尤其是国内新兴发展起来的科技企业来说,DeepMind的这一举措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国际巨头的人才封锁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整个行业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
企业需要在人才保留方面探索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方式,比如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打造更优质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路径,优化企业股权激励、项目主导权等长期留人机制,减少对竞业禁止协议留人的依赖。
企业人才战略也需要随之调整,通过内部培养与激励升级,由“抢人”转向“育人”。部分国际人才可能因竞业限制而转向学术界,带来人才回流高校的趋势。企业可以将目光投向此类人才,他们具备复合背景优势、技术影响力和国际视野,通过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项目等,加大AI 研发上的投入,培养企业内部人才。
国内企业还要重视竞业禁止协议的合规性,避免因协议不合理或违法而引发法律纠纷,密切关注国内外竞业协议立法动态,避免触碰监管红线。